年關將至,幾部過去隻能在影展中看到的經典作品驟然都出了DVD,比喻緬懷六年級男生集體記憶的白爛紀錄片《唬爛三小》(影評在此)及堪稱二十一世紀世代史詩的921重建紀錄片《寶島曼波》(影評在此)。xyz
除此以外,還有我個人出格喜歡的三部學生短片,也都自行壓片印了DVD,有興趣的捧由不妨去FACEBOOK留言或直接EMAIL訂片子,許他們一個未來!他們值得!
《之子于歸》(黃姿潔, 2009)
一部卓異的電影,必須要能在大銀幕上展現令觀眾難忘的「奇觀」與「細節」。所謂的奇觀,並非隻是内涵的、視
覺性的、特效性質的奇觀,它也或許廣義舒展,指涉內在精神上、生理上的某種無形奇觀。一名充滿天份的回首回頭回憶創作者,必須要能發揮屬於本人的創意與想像,透過
回首回頭回憶經營來衝撞、觸動觀眾的心靈,此時細節便相對地宛如擔任著「基石」的義務,適時揭示作者要去經營真正與「人」相關的豪情連結,要記得將普世保留經驗與
價值觀不著痕跡地放進去,與我們腳下所踩的土地或許擡頭所望的地面,相互呼應、合營呼吸。
《之
子于歸》是由世新學生組成的「囍洋洋劇組」的畢業製作,故事描摹一名保守嚴肅的父親因為内助追求個人事業而拋家棄女,隻好本人默默將三個女兒撫養長大,沒
想到向來最懂事、聽話的大女兒卻要嫁人了,唯恐世界不亂的二女兒、古靈精怪的小女兒、許久未見面的前妻、不曾謀面的準東床與親家眼看就要上演一場家庭大
戰……,看似再老梗不過的家庭溫情電影,卻在導演黃姿潔手中顯得新鮮活潑不已,原因在於她匮乏主宰住這部半小時不到的短片,奇觀與細節的所在。
《之子于歸》其實似乎充滿時代新思維的21世紀版《飲食男女》,黃姿潔以一種類似漫畫的語法、節奏來描摹管制狂父親與三個女兒間的互動,讓情節發展顯得妙趣橫生且對於觀眾毫無距離感。它既分明在最無限的篇幅中透過細節經營讓劇中人物性格更傳神更立體(比喻小女兒在父親西裝上黏鬼針草的小動作),同時也不忘適時創造視覺奇觀牽動觀眾情緒(比喻新娘穿白紗騎機車去找父親的高潮戲),它的豪情飽滿而真誠,故事角色皆相當討喜,讓人看完後除了會心一笑,還會覺得心頭暖暖的。對我來說,《之子于歸》的黃姿潔是繼《愛的麵包魂》的高炳權之後又一大驚喜,他們的作品不約而同以最淺顯的設施將呆滞印象玩出新意,並傳達出最接近當代台灣的核心價值,期許他們成為未來十年國產「公民電影」的新企望!
導演黃姿潔聯絡設施:depp0128@gmail.com
《離魂記》(林宗輝, 2010)
我總覺得日本獨立電影的內容題材之以是百無禁忌不自我受限,開闊性地接受天馬行空甚至已稱得上是匪夷所思的
說故事編制,關鍵應是源於這個泱泱動漫大國向來對於各樣次文化、以及種種邊緣族群、議題、潮流的丹心關注、喜愛、尊重與祭祀,也是以無論綜藝橋段還是各類
動漫梗,都或許經由紮實的吞嚥與反芻軌範,而成為其嶄新電影語法的一掃數。這幾年還算怠惰地追蹤台灣短片概況的心得是,台灣學生的短片創作許多明顯深受日
本次文化影響,可是他們的酷蒐與拼貼常常隻捉住了「形」而沒有「神」,技術的尷尬難堪與核心的強勁淹沒了創作者內在少許的創意(因評審之故,在金甘蔗影展與金雄獎就看到良多這類作品)。於是相形之下,台藝大學生林宗輝的畢製作品《離魂記》或可稱為一次漂亮的意外。
很
難用三言兩語去敘述這部被新聞局規列為「超限定級」短片的劇情大綱,它邪典(cult)得或許,我幹脆偷偷期待它會不會演著演著就唱起歌來;它搞怪中帶著
一點孩子氣的頑皮,那些流動的液態象徵,那些別有他意的性顯露,那些迂迴繚繞如迷宮般的封閉、纏繞與後續不斷的嘔吐、噴出以緻最後的裸體被拋出、切割,其
實讓我既想到寺山修司又想到斯凡克梅耶(Jan Svankmajer),唷…還有《裏歐洛》(Leolo)。這終究下場是不是一場夢?在迷宮中焦慮地尋找入口的夢?母
親角色在主敘事中的決斷列席,對應故事裡部門女性角色(女友、女主管、神仙跳女)所被賦予的母性特質,再對應本片客人翁不斷奔馳後從廚房櫃中的全裸而出,
對於女體(母體)既依戀又渴想出逃的奇妙心態,莫非是在向費裏尼(Federico Fellini)的《女人城》(City of
Women)緻敬?不出所料,故事在收場時理所當然地一如部門費裏尼電影般回到了開場之處……,也難怪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在看完這部奇片後,立刻要為文
表達他對於此片的極度激賞了。
假如覺得把《離魂記》與上述大師經典放在一起太沈重了些,不妨將它當成一次有趣的彩色實驗就好。其實《離魂記》在本質上應是更為趨近加拿大導演劄維.多藍(Xavier Dolan)的自傳性小品《聽媽媽的話》(J'ai tue ma mere),不過我相信,林宗輝的頭髮雖然生成天然捲到簡直像極了台版「多藍」頭,但應該沒有劄維.多藍那麼歇斯底裏。他頂多隻是藉著創作,偷偷表達一下,他其實不想老是聽媽媽話的小小嘩變。
《離魂記》臉書:http://www.facebook.com/pages/li-hun-ji/291106923605#!/pages/li-hun-ji/291106923605
《覺悟的腳步》(張再興, 2010)
多數導演在創作初期免不了以自己經驗作為電影的主題,畢竟較為體會、也較容易駕禦,《離魂記》如此,《覺悟的腳步》亦是如此,不過後者由於導演張再興的後台出身相較其他導演實在顯得太特殊,讓這部學生短片平添一股傳奇色彩。
張
再興中學時曾插足暴力討債集團,一度因案入獄服刑,出獄完成高中學業並進入中州技術學院視訊傳播系就讀,擔任過許多電視、電影(比喻《艋舺》)的臨時演
員,所拍短片《阿爸的宿世戀人》曾在中華電信舉辦的「電信奧斯卡」中獲得亞軍。《覺悟的腳步》長達四十五分鐘,以十六釐米拍攝,是張再興的畢業製作,由他
自編自導自演,不僅獲邀在高雄電影節「短片新台風」單元放映,也入圍「南方獎」劇情類競賽並獲選「台北縣電影藝術節國際學生影展」的台灣組觀摩片。
電
影以西海岸的風車揭開尾聲,充滿那卡西風味的手風琴聲、孤寂的海岸、一葉扁舟,帶出對海撒紙錢的阿興孤獨的身影,紅色的安全符隨著他的動作被甩到背後,然
後甩在片名上。沒有任何對話旁白,卻透過音樂精準傳達出寂靜的悲情,這個不到兩分鐘的開場,對於時下多數台片來說,簡直稱得上是「示範」了。
故
事進入正題之後,我們很快地從開場八家將兄弟們的對話中感覺到張作驥電影的氣氛,而邱秀敏的出場,則是令張作驥的影迷決定直接將本片當作是《忠仔》續集
(蕩子返鄉的故事架構又與《蝴蝶》互通聲氣)。這位準備好飯菜騎著腳踏車上路的中年婦女,沿途喝水、問路,費勁地來到監獄之後卻隻換來坐牢的兒子阿興一聲
不耐煩的「回家啦」,之後劇情發展一邊回憶阿興與姊姊、母親的家庭保留,一邊描摹阿興出獄後想找正當義務、想拆除身上刺青卻無法擺脫過去的無奈……。邱秀
敏與黑面(本名林郁順)兩位張作驥班底的加盟,附帶張作驥作品中對於大海一貫的喜好、以及患病姊姊一角與《美麗時光》劇情的直接連結(甚至還有個角色名叫
一哲),令《覺悟的腳步》看起來彷彿是在決斷臨摹張作驥風格。不過如此鉅細靡遺的對號入坐,宛如又對張再興不盡合理,因為這個故事大半取材自他個人真實經
驗,是他心中醞釀長達兩年的成就實踐。
《覺悟的腳步》絲毫未見學生製作的青澀尷尬,無論構圖取鏡、走位調度皆展現出一股老派的成熟穩重,邱秀敏與一群未必有演戲經驗卻在鏡頭裡充滿說服力的保留演員確立了細節與「人」的溫度,張再興的特殊個人後台加上本片返回新竹監獄實地取景的笃志則效果了台灣電影難得一見的奇觀,而故事以死去的姊姊如守護靈般出現在阿興背後作結,既有畫龍點睛的臉色,也靜寂延續了張作驥電影向來最誘人的魔幻寫實風格,張再興長久鬱積心腹之內的悲喜交集終於得以藉由創作釋放出來……。這是來自創作者的真誠自省,也是厚實深入的生命美學體認。
作
為一部學生製作,《覺悟的腳步》無比驚人,邱秀敏的最後身影以及她親口演唱楊三郎譜曲李川填詞的1957年台灣民謠〈勸蕩子〉更是令人泫然。很遺憾《覺悟
的腳步》竟未入圍台北電影獎,我期待它在雄影、南方影展、國際學生金獅獎映演後口碑持續發酵,並順利入圍來年的金穗獎。當然,我更期待張再興的下一部作
品。
《覺悟的腳步》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pages/jue-wu-de-jiao-bu/109346789088542#!/pages/jue-wu-de-jiao-bu/109346789088542
xyz資訊工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